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知名耆宿,拒绝北洋军阀曹锟贿选,风骨稜稜,晚年在江心做这件事…

孤屿志 2022-11-20

刘景晨纯然是传统文化的末一代人,这样的长者,今遍中国已绝了迹了……(从他身上)我们有机会读到民国时期江南文人的群像了。

——陈丹青


出生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的刘景晨被誉为浙江知名耆宿。


1949年,温州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守军第二〇〇师师长叶芳召开秘密座谈会,他第一个发言。


1956年,温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他名列“特别邀请人士”之首。


……


刘景晨70岁照片  杨瑞津供图


刘景晨,并没有显赫的家世,还曾身陷牢狱,仕途坎坷,归隐故里,但他凭着手中的一支秃笔,在动荡的时代安身立命。他的刚直、真诚、才情,傲立于时代,至今感染着后人。

奉酬刘贞晦翁
吴鹭山
一笑相逢问索居,山林钟鼎意何如?
世无伯乐难言马,后有扬云可著书。
曲糵撑肠梅总劲,江山入句鬓先疏。
浩然楼下烟波阔,看掣蛟龙上钓车。

这位温州先贤,古稀之年出山主持文物管理工作,将人生最后一段光辉定格在悠悠孤屿。浩然楼下,烟波茫茫,刘翁留下了一个远去时代的悠长背影,遗世独立,孑然一身。

本期孤屿志试着穿越岁月的风云,走近这位“风骨凛然、高山仰止”的温州先贤。

《刘景晨集》,卢礼阳、李康化编注


俗学风波能自拔
平生忠义只天知

1946年,张爱玲前夫、汉奸文人胡兰成隐姓埋名逃亡至温州。为求苟全,初来乍到的胡兰成急着“拜码头”“寻靠山”。他费尽心机接近当时温州城知名人士刘景晨。

刘景晨,号贞晦,温州城区朔门世美巷走出的一介书生。他读过旧式私塾和新式京师大学堂,当过民国缙云知事和国会众议院议员。1937年,宦游四方的刘景晨归隐故里,闭门读书,编纂乡邦先贤遗籍。

刘景晨作品 温州博物馆藏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铁骨铮铮之人。刘景晨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刚直不苟,“冷眼总能观黑白”“风骨稜稜晚更坚”。

自遣七言联  杨瑞津藏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以一票五千元的高价向议员贿选总统,刘景晨毅然拒贿,同沈钧儒等人一同南下。

1940年,温州城区发生闹米风潮,17名请愿民众身亡。刘景晨不畏强暴、拍案而起,严厉谴责不法官员。

抗战时期,温州三次沦陷,刘景晨闭门谢客,清白守志。一次日军空袭温州,炸弹落到百里坊,他在前院厢房抄写佛经,神色如常。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杨瑞津藏

1949年,温州原专员叶芳将军召开秘密座谈会,刘景晨受邀出席并第一个表态支持和平起义。“这无异救温州人民于水火之中,我非常赞成,我想全城人民一定非常感谢将军的。”他发言时大有正气凛然之感。座谈会次日,温州和平解放。

除了这些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一些轶事亦可见他真诚无欺、耿直得“可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拒贿后,议员生涯也“下岗”了。他受同乡好友黄群(溯初)的邀请,去上海编辑《敬乡楼丛书》。虽然住在黄群家里,吃他的、用他的,但是有时候为了一些问题,两个人还争吵起来。

老来傲骨犹如昔
不画群花独画梅

那个年代,温州文人皆以得到刘景晨的一画一诗为荣。“蓄道德而能文章者”,因为刘景晨的风骨,所以他的作品也更具分量。

在上海印行的“鬻例”

“人贵真、艺贵曲”。刚毅的刘景晨另一面隽极细极韵极,善诗文、善书画、尤其以画梅花出名,枝干嶙峋,别具士人风骨。刘景晨有一份在上海印行的“鬻例”,上面列出诗书画印的润笔费,画梅的润笔费单列。

刘景晨 红梅图 左为春兰草堂藏 右为温州博物馆藏


本来冷淡是生涯,
金谷园林散一哔。
为愧世人追逐热,
荷花生日写梅花。

画家黄宾虹称刘景晨“画梅,刚直之气为其性情流露,允为永嘉画家第一”。惺惺相惜的黄宾虹和刘景晨结下了珍贵情谊。

刘景晨的朋友圈“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除了黄宾虹,他投契的诗书画友还包括林徽因之父林长民、马一浮、陈叔通、马叙伦、张宗祥、夏承焘等名士,均有文字往来。

林长民 行书《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杨瑞津藏


夏承焘 贺信(祝诗)


温籍作家琦君的父亲潘鉴宗和刘景晨、温州富商杨雨农是同乡好友。琦君于《父亲的两位知已》一文回忆道:“刘伯伯教导她:‘你想学梅花,就一定要先临碑帖,要有恒心天天习字,字有根基以后,才学好画梅花,因为梅的枝干就好像篆、隶的笔划,花朵却像行、草的婉曲柔美,在柔美中透出韵致,也表现了一个人的真性情’。”

2001年秋天,琦君回故乡与亲友叙谈会,谈及刘景晨、杨雨农,动情处,热泪盈眶。


刘景晨晚年,每晨焚香坐写蝇头小楷佛经,端正有力,一笔不苟,既是练字,也是修身。

苏东坡乐府长调十八首 手卷 1939年 春兰草堂藏


他是一位勤勉严谨的学者,在上海参与编纂《敬乡楼丛书》,当印刷厂把稿子送来时,他是彻夜不停地校对,非常认真。他与黄群、刘绍宽等一道抢救了一大批温州乡邦文献。

杜鹃花开少长集
孤屿亭稿杖履轻


瓯江之水,经永嘉县城北而入于海,孤屿双塔,在水中央。江之南岸,相连,竹木鱼盐成市,而背城以居,登楼望江北,烟岚如临图画者。

——刘景晨


1929年,刘景晨在《敬乡楼图记》卷首描绘了江心孤屿的风光。他和温州文化地标江心,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也是在底蕴深厚的江心屿,他们一次次召集,一点点推进乡邦文化事业。


1935年1月13日,刘景晨应浙江省第三特区(温州)专员许蟠云之约,赴江心寺浩然楼,出席学艺研究会,首次会商乡先哲遗著征集事宜,被推为学艺研究会会章起草员。


这次会议影响深远,会后,刘景晨倡议补刻清光绪《永嘉县志》。梅冷生负责具体工作,历时八个月,补板512页,刻字20万3千多字,印书100套,流传于世。赶在日寇入侵前的宝贵窗口期,抢救了一大批宝贵的地方文献。


1939年1月,他独自拜谒江心屿宋文信国公祠。他在文天祥的祠堂前,或许思考了良久,返身回到战火纷飞的乱世。这一年,温州沦陷,日军轰炸10天,他坚坐不避。

如今的江心屿宋文信国公祠内挂有一幅楹联,清朝李銮宣撰,刘景晨书。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

1952年年末,72岁高龄的刘景晨出任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梅冷生、方介堪为副主任,至此温州有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和管理机构。刘景晨还担任“修理温州江心屿委员会主任”。

温州市文管会


刘景晨上任伊始,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从籀园移设江心西畔兴庆寺旧址,举办了首次文物陈列展览,春节三天,参观已达三万人次。

1953年4年,他托梅冷生给学生夏鼐寄信,解决经费问题。在手札末尾,梅冷生欣然写道:“江心屿全部整修、焕然一新”。

梅冷生致夏鼐 手札 1953年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藏 

在各方努力下,省文化局指示拨常年经费,同年,温州市政府拨款500万(旧币),专门用于文物展览。

三月三日张君达生招同
梅冷生方介堪叶子屏
饮江心寓斋作

风风雨雨过清明,上巳今朝却放晴。
隔岸诸山春雾退,渡江无浪午潮平。
杜鹃花开少长集,孤屿亭稿杖履轻。
斗酒妇谋贫不碍,妙诗弥复见深情。

三月三日张君达生招同梅冷生方介堪叶子屏饮江心寓斋作   1954年 杨瑞津藏


在整理温州地方文献上,刘景晨更是发挥专长,致力于流散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当时温州的民间散轶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有的堪称是海内外的孤品,刘景晨深知,抢救这些文物必须争分夺秒。

他不顾年老体弱,从废纸堆、谷仓里抢救珍贵典籍。从1954年1月17日开始,他带队从平阳城关、鳌江、宜山、金乡、龙港等五处旧废书中共拣选缮本级以上的图书四千册。1954年6至8月间又从永嘉等地私家所藏的图书字画(约二谷仓,万斤以上)中拣选不少有价值的图书字画。其间还在信河街旧书摊中发现明万历刻本《文苑英华》四十九册,从平阳金乡乡公所杂物堆中发现太平天国《山中草》孤本。

1955年中秋,他将珍藏的黄宾虹水墨山水轴、徐定超对联等字画捐赠市文管会。这些字画本是黄宾虹为他祝寿之礼。

黄宾虹 水墨山水 温州博物馆藏


徐定超 八言联 温州博物馆藏

当年,温州一位名家后人在刘景晨等人的劝说下,无偿捐赠了家藏的长卷书画。他记得刘景晨细心地在卷末跋言致谢。据悉,此卷至今在博物馆保存完好。这也令这位后人深感庆幸,刘景晨等先贤将许多乡邦文献收集起来,免于浩劫,功不可没。

至1956年底,市文物部门共入藏各类文物精品近万件。时至今日,一些经刘景晨手收藏的文物已成为“镇馆之宝”。文物无言,乡邦有幸!

一肩寒月
满腹冰霜
走在刘景晨走过的街头巷尾
只觉得温州城里的街巷更有了份量

从来江山形胜,还是因为有人
江心亦是此理



温馨提醒


今年是刘景晨一百四十周年、刘节(刘景晨长子)一百二十周年诞辰。位于鹿城区隔岸路的衍园美术馆特举行“瓯越此门两代贤”纪念展,以此致敬和缅怀这两位贡献卓著的永嘉学派的传承人。展品以刘景晨孙女婿杨瑞津先生的珍贵藏品为主,并结合温州博物馆及张索、林晓克、金利华等温籍藏家的藏品。展品包括刘景晨、刘节父子相关墨迹及文献等,共140件作品,多件作品是首次向社会披露。展期将持续至12月10日。



编辑 | 豆豆 刘曦

校对 | 郑凌

参考文献:

《刘景晨年谱简编》 作者 卢礼阳
《浙南耆宿刘景晨》 作者 叶云帆
《忆温州诗书画家刘景晨先生》 作者 陆雨之
《我所认识的景晨先生》 作者 汪远涵
《回忆刘景老二三事》 作者 王思本
《冰雪平生阅历难》 作者 余力
《文物无言 乡邦有幸》 作者 金柏东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作者 穆野
《书画无言 历史有声》 作者 杨瑞津
特别鸣谢衍园美术馆


识别二维码,关注“孤屿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